如果我成為亡者,也希望有人來牽我走:「風中燈」工作坊學牽亡紀錄

by 陳默安
圖片來源:躍演VMTheatre Company 粉專

2023 年解鎖許多人生清單,學牽亡是其一。
碰巧還搶到《勸世三姊妹》的票,看戲後沒多久就報名了風中燈牽亡歌團一日工作坊。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去學牽亡,
開玩笑回說學成了希望有機會斜槓組團。
實情是,
那短短的一日,
體會到牽亡歌無疑是一支安魂曲。
心想,我那凡事不上心的生活白癡老爸往後若離開了,
理當也得請陣頭來,牽著他走,速過十殿,離苦得樂。

今年陰德值大部分都押在搶票舞台劇《勸世三姊妹》,雖然私心希望牽亡比重再多一點,不過見到台灣傳統文化有著不同呈現,仍萬分感動。戲劇是入門,牽亡歌陣內涵的生死觀與科儀排場,非得縱身躍下用體感去理解。

我對殯葬文化的興趣,一直沒有間斷,終於有幸參加了由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系(所)舉辦的「風中燈牽亡歌團」一日工作坊,稱得上是 2023 年最難忘值得的體驗之一,是以為記。

本篇文章歡迎搭配 Podcast「無用福利社」服用:

牽亡歌是什麼?有何作用?

民間傳統信仰認為人有三魂七魄,人死亡後七魄便消散,剩下三魂其中一魂會依附神主牌中、一魂則入屍體下葬,而另一魂則會由土地公來牽引送至城隍爺報到,接著該魂就必須下地府走過黃泉路進入十殿接受審判,決定去留。

牽亡歌職責便是打通陰陽結界,引導亡魂進入冥府、走過黃泉各路關,拔度往生樂土。

人死,意即從陽跨陰,突入地府陌生之境,心裡惶惑不安,如何獨闖重重路關?牽亡歌陣就像導遊,為亡魂開路現路境,必要時更會向小鬼「買路」。有了他們打點,亡魂的通關之路似乎不那麼幽暗茫渺。

牽亡歌由來:觀尪姨

牽亡歌的由來與發源眾說紛紜,以下以工作坊林宗範分享的版本為主:

相傳很久以前有位年輕女子以因丈夫去世,日夜思盼,形銷骨立。

她的兄嫂不忍心,便帶她去「觀尪姨」,藉由法師請神念咒將女子丈夫亡魂從地府帶回陽間附身在尪姨身上,讓陰陽兩隔的夫妻相會。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便成為牽亡歌陣的四個重要角色:

  • 小旦(女子)
  • 尪姨(即靈媒,能讓靈魂附身的人)
  • 老婆(兄嫂)
  • 法師(又稱三壇、紅頭、紅頭法師等)
從左至右角色:老婆、法師、尪姨、小旦(攝影:陳默安)

剛開始接觸牽亡文化時,除了法師外的三位女性角色很容易混淆。但聽了這個故事,所有角色都立體了起來。

這次工作坊重頭戲是要學習怎麼跳牽亡陣?如何唱牽亡歌?學著角色的腳步手路,用身體很輕易就清晰了大家的特性及作用。

聊各角色作用之前,不妨回憶一下黃克林名曲《倒退嚕》,這首歌取材自許多台灣傳統元素,也包含了牽亡歌。雖然改編得十分戲謔,但細看歌詞仍保留牽亡歌陣重要環節:請神、調營、買路過路關,最後走到觀音菩薩廟,無疑用另一種方式敘述了亡魂入地府的旅程。

法師:請神調兵,主持各儀式的重要角色

左為風中燈團長林宗範,擔任法師。右手拿帝鐘,左手執龍角。(攝影:陳默安)

牽亡歌作用在於打通陰陽結界,引領亡魂下黃泉過路關。但陰間可不是家裡廚房說去就去,必須請神明保佑亡靈及其子孫,也得調請五營兵馬來保護亡魂一路順利。

法師就扮演著請神調兵、開通路關等主持各儀式的重要角色,掌握整場法事的進行,順序流程了然於心,也必須背熟所有口白和唱詞。

不同系統的法師裝束有些許出入,風中燈系統的法師頭綁紅布戴法眉,身穿龍虎裙。過程中會搖動帝鐘發出聲響,讓亡魂隨聲前行,每一段落會吹響龍角請神。

尪姨:獻紙買路倒退走

吳金蓮老師,擅長演繹尪姨角色。(攝影:陳默安)

尪姨表演時面對法師倒退走路,因此又稱「倒退」。主要負責照亮幽冥路,過程中會手持金古紙點燃揮舞,向路關把關者獻紙錢買路與照明之用,引領亡魂好好走路。

當然這揮舞也不是亂揮,手腕畫 8 字轉動,隨著腳步轉動,蛋糕裙也會跟著波動,身段非常優雅(也很難)。

一整疊的金古紙,過程中要不斷地捲並且點燃,每次都要準備一大疊。(攝影:陳默安)

老婆:肩負破涕為笑的重要任務

老婆右手拿扇、左手拿絲巾,有時頭戴「烏巾」,穿著色系較深。走路要有點彎腰屈膝,一邊8字揮晃扇子,左手扶著腰,偶爾還要揮動絲巾,整個姿態看起來就像個老人家。

周麗華老師國小畢業就加入歌陣,從業超過 50 年,擅長演繹老婆。(攝影:陳默安)

老婆在牽亡歌陣中是個有點甘草人物的存在,踏步過程要假裝甩鼻涕等滑稽動作逗笑旁人。這就是牽亡陣的窩心細節啊,悲傷要宣洩,但偶爾也需要緩和一下氣氛。

老師們跳起來都很寫意,但自己上場就各種不協調。首先拿扇子的手不能捏死,畫 8 字才好看,而演繹老人家的一頓一頓走路是需要節奏的。不時還要擤個鼻涕甩絲巾,簡而言之,很難傳達出有點三八的氣質,顧了手腕就忘記腳步。

小旦:舞絲巾碾碎步

身形嬌小的林素珍老師飾演小旦,身段非常柔美。(攝影:陳默安)

小旦是個有夢幻感的角色,右手持摺扇、左手則揮舞絲巾(其中一頭綁在腰際),雙腳微內八墊步,身段柔軟內斂。

夢幻是有代價的,拿摺扇手指不能捏死,手腕才能輕柔擺動 8 字型,搭配絲巾揮動展現柔美身段。光是在輕柔舞扇這步就大卡關,雖然扇子和絲巾都不重,但要不斷保持節奏舞動,還要記得小碎步碾步,光是練習 20 分鐘就開始覺得累。

攝影:陳默安

這稱為「四塊」,又稱「敲仔」,沒有限定哪一位角色使用。通常過路關時,三位女角都會雙手拿著敲節奏。光是拿四塊的手勢,老師就幫我喬超久。一開始敲,那個聲音之心虛的,聽了都很想笑。

以前用看的,只覺得嗯這樣搖來搖去好像蠻簡單的?實際下去練習可不是這麼一回事,手腳要協調,況且過去牽亡歌陣甚至會需要跟著出殯到墓地,整場下來很耗體力。尤其三位藝師都非常資深,著實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

樂師:隱身後場的靈魂人物

郭致豪現任風中燈樂師,同時是興然紙藝工作室負責人。(攝影:陳默安)

整場法事進行當然需要專業伴奏來因應各種突發狀況,樂師便是隱藏後場的靈魂人物。早期多用月琴、大廣弦,現在多以三弦來作伴奏。

《倒退嚕》約莫是小學時流行起來的,雖然耳熟能詳但當時懵懂,如今再回頭聽,才聽懂這首歌。

音樂唱念的確是牽亡歌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曾有學者研究數百個瀕死體驗的案例,彙整出最多人經過的神奇體驗,其中一個就是「聽見類似樂曲的美妙音律」。因此,牽亡歌透過帝鐘、龍角、四塊、唱念、弦樂等樂音來引領亡者,似乎也有其道理。

工作坊少不了風中燈當場演出,有趣的是旁邊還得貼上咒:「弟子習咒鬼神莫真」,意思是打個預防針,貼咒避免驚動鬼神。林宗範說,念白都含有咒語,有次在家練習唱完,附近的狗狗半夜一直吹狗螺,奇妙的是上香稟報之後就安靜了。

下腰咬紅包、賞錦旗的拼場文化

工作坊最棒的一點是,林宗範全程用台語授課分享。他的台語正統道地,說起一些牽亡陣的文化及故事非常好聽,學了不少專有名詞的台語念法。

雖然現在牽亡歌陣式微,然而民國 50 年代前後卻是非常盛行的時候,據說光是台南下營地區就有 40 個以上牽亡歌團。麗華姐還說,以前搭車要去趕場時,整輛車上都是準備要去牽亡的藝師,足見當時盛況。

牽亡歌陣通常是女兒或女婿出錢,有些主家女兒間彼此不合,請牽亡歌輸人不輸陣,衍生出「拼場文化」,比的是哪個女兒請的牽亡歌團更拍手叫絕,常常不惜重本賞錦旗、吊紅包,讓牽亡歌陣發展出特技文化,包括下腰咬錢的動作等等,在沒太多娛樂更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這可是一場熱鬧滾滾的大秀。

林宗範分享,曾經有主家將紅包塞在磚頭裡,讓藝師下腰咬起那一疊磚。旁人好心幫扶一把,卻因反作用力,磚頭甩了出去,硬生生扯下藝師的牙齒。

聽起來當時唱牽亡收入不錯,不過這份工作非常辛苦,也未必每個人都做得來。人死沒在分上下班時間,山頭水邊都得去,有時深夜趕到主家,藝師們常被安排睡在亡者房間。

借形演法:亡者需要,生者也需要的一場生死大秀

為什麼婚喪喜慶有這麼多儀式呢?記得很久以前聽長輩說,孝女白琴這種喪葬儀式,都是做給活人看的,對死者沒有太大意義。

這句話可能對了一半。對死者有無意義?我們無從考證。但留下來的生者,的確是需要儀式的。

不是為了面子,是為了某塊看不到的裏子。

猶記外婆過世時做藥懺,藥罐被摔碎在地那一刻,濃縮了子孫盼她從此無病無痛的千言萬語,是祝福也是道別,相信她往後身軀全好,無傷無痕,無病無煞。

如同林宗範所言,儀式就是「借形演法」,將盼望與無邊法力具體演繹出來,那將使我們相信。

如果我們都認為,人死後有另一個該去的地方,而我們也希望他能去更好的地方。牽亡,就是讓我們親眼看見,有人請神調兵馬陪他上路,過了青草埔及冷水關,沿路燒金古紙免去刁難,他將隨著帝鐘龍角聲步步走向一個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的地方,而我們才敢練習放下。

圖片來源:躍演VMTheatre Company 粉專

思念是孤單的

死亡是一次巨大的不可逆轉的斷裂,逝者已矣,而留下來的人呢?留下來的人難道沒有受傷嗎?生者復原的時間,更為漫長。

現代儀式往往一切從簡,都市家中更沒有空間設置靈堂,速速送走了亡者,心上的傷痛還來不及撫平。

我特別喜歡林宗範說:「思念是孤單的。」死亡離別就是,你覺得圓滿了、道別了、放下了,卻在某一天某一刻某一秒在家裏某個角落掉下淚來:原來還沒有,還沒有道別,還沒有放下,還沒有哭完。

視死如視生。亡者要去西方極樂世界,生者也該接受事實,提起腳步去更好的地方。因此牽亡歌,唱出家屬的期盼,在歌聲串起的最後一趟旅途中,得以齊聚放聲一哭。

繁瑣的喪葬儀式創造一段悠慢而近乎凝滯的時光,讓人縱情思念,才發現一生怎麼這麼長又這麼短,好像怎麼樣都回憶不完,卻每次都是那幾段往事輪播。

哭是釋放,哭也滋養力量。

例如《勸世三姐妹》改編的〈遊花園〉,原版歌詞內容完全與死亡幽冥無關,而是呈現各類花朵盛開季節,邀請註生娘娘、花公、花婆等神明來協助生產,搭配祈求生子的吉祥話。親人雖然亡故,但家族綿延的希望在在提醒生者:邊哭仍要繼續向前走啊。

牽亡,是給陰陽兩隔一次機會,再並肩走最後一段,分道揚鑣,彼此不要羨慕,從此不要怨嗔。

附錄:〈幽冥菩薩〉唱詞

工作坊還有教如何唱牽亡歌,受限於時間,並沒有教怎麼用曲調「唱」,而是學習正確念法。(很合理啦,唱牽亡要熟稔本就需要很多時間)牽亡歌用台語寫成,文白交雜,很多在過去都是口頭流傳,後來靠著許多人力量留下文字。

現場聽牽亡歌,真的非常好聽,搭配弦琴,每一句的轉折跌宕都美不勝收,扣人心弦;文詞亦非常優美,畫面感十足,宛如身歷其境。

比如請神唱曲《幽冥菩薩》描寫幽冥菩薩打開地獄門,以寶珠照澈天堂路,協助亡者離苦得樂:

幽冥菩薩妙難論,化現金容處處分,
三途六道聞妙法,四生十類沐慈恩。
九華山上禮慈尊,錫杖打開地獄門,
寶珠照徹天堂路,救度亡魂出苦淪。
閻王殿前鬼門開,銅枷鐵鎖兩爿排,
善惡案前難分數,孽鏡分明掛高臺。
冥陽救苦遍靈聖,天堂地獄傳威名,
弟子一心全拜請,地府地藏出路行。

牽你的魂,走亡者的路

參加這場工作坊,稱得上是完成人生清單之一。注意牽亡文化很久,過去都從書籍或影音吸收資訊,但非得整個身體進去了,聽唱唸、敲四塊,才能好像真的又理解了一點點。

寫這篇文章時,多半都是配著林宗範談月琴唱〈幽冥菩薩〉、〈六步送〉牽亡歌,說「好聽」似乎太膚淺,它要直達天聽又敲開地獄門,涕淚四下又不忘福延瓜瓞子孫,是一支支從這塊土地積攢多年而孕育的安魂曲吧。

順帶一提,原來「農村武裝青年」的〈遊花園〉就是牽亡歌啊,聽了這多年,如今才知道。


延伸閱讀:《歌舞送行:臺南牽亡歌陣研究》:牽你的手,走亡者的路

延伸閱讀: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訪《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作者何翰蓁

相關閱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