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藥櫃九帖湯》採訪花絮:茄萣海岸捨不得道別百年《德興堂》中藥行

by 陳默安

初次造訪《德興堂》,是在一個炎熱無雲的午後。車窗外的藍天朗淨,沒有一絲白雲,放眼望去是比天更遼闊的海。

說來慚愧,我是高雄人,外婆家在台南,卻從未來過位於兩縣交界的茄萣。因為德興堂,我才第一次來到這裏,走進茄萣的崎漏社區。

位於茄萣崎漏社區的德興堂

百年藥櫃九帖湯》出版過程周折不斷,距離採訪完稿到出版,相隔了兩年多。

這兩年來,我在台北熙來攘往街頭通勤上班之時,很常無端想起崎漏這個靠海的社區,以及德興堂主人周甲三先生與夫人顏麗雪。

德興堂主人周甲三與夫人顏麗雪

午後的崎漏很安靜。安靜到像被調成靜音的電影,狹窄小路、磚屋、魚塭、小橋,像是還沒被數位浪潮淹沒的遺世獨立的小鎮。

德興堂原名《壽生堂》,從楠西遷移到茄萣,從山間到水間,讓一間藥行的命脈延續下來。

崎漏社區依傍著茄萣海岸

德興堂是《百年藥櫃九帖湯》訪問的九家藥行中,最南亦是最靠海的一家中藥行。

周甲三和顏麗雪是我見過數一數二會說故事的人,夫妻倆全程台語講述,世界上找不到更好的文字比得上夫妻倆的敘述。你一言我一語,勾勒出討海人的榮景。

他們的敘述不只是句子,更像電影畫面,讓我這個初訪者也能想像往昔茄萣人穿著啪哩啪哩,撈回滿滿草蝦先大夥坐下來痛快吃一輪,吃飽了,再來買賣生意。

夕陽餘暉,被海眷顧的崎漏社區

説整個崎漏都深受海與神祇眷顧並不為過。海線居民對於神祇的敬畏與信仰超乎想像,就連出海之前,也會到當地信仰中心「正順廟」擲筊,詢問出海時辰,以祈平安歸來。

正順廟保佑了居民,也應允了德興堂落腳於此,靈驗神蹟更讓藥行在此站穩腳步。

真正感謝,大使爺公有保庇。

顏麗雪總是這樣說。神蹟無從證實,但她與周甲三的虔誠神情深深打動了我。那是對神祇沒有保留的信仰、感念與謙卑,他們很少説自己有多辛苦,將成就歸功於神。

悠閒釣魚

我喜歡崎漏,一來安靜,二來緩慢。都市生活匆忙且擁擠,連發呆的權利都沒有。崎漏卻是個很適合發呆一下午的地方,建築上的花磚,柔柔波紋的水面,都能讓人駐足。

我多麼喜歡當地人對於神祇毫無保留的信仰。追逐著數據的生活使人失去信仰,永遠有更快更新的物事要去追趕。

可是信仰,是多麼古老又多麼海枯石爛的感情,有時幾乎沒有理由,人就該如此相信一個故事,一句籤詩,一對筊。就像你不會質疑花磚的紋路,海浪的退漲。

建築上美麗的花磚

兩年前初訪德興堂,顏麗雪慨嘆中藥行前景堪憂:

我們也不知道何去何從。

這句話讓我惦念兩年多,不知道他們是否安好。

如今再訪,看見夫妻倆仍容光煥發,一樣是你一言我一語全台語講述,聽他們說,德興堂開辦中藥體驗教室,搭配崎漏社區深度旅行,全台各地許多團體報名參加,叫好又叫座。

看到夫妻倆眉飛色舞表情,我真的非常、非常為他們高興。崎漏,這麼美的地方,著實該讓更多人看見;中藥行的文化,也可以用更有趣的方式傳承下去。

德興堂中藥體驗教室

我採訪過許許多多產業,許許多多人,有些受訪者一直掛在我的心上,德興堂就是其一。

或許因為他們也是南部人,也或許他們自有一種海派與溫暖,會讓我由衷的為他們開心,由衷的為他們訴說的故事傾倒。

顏麗雪研發的中藥膏

德興堂體驗教室有一款非賣品藥膏,用不同中藥調配成各種顏色的藥膏。顏麗雪說,好多年前鄰近有個孩子,可能因為媽媽不在身邊乏人照顧,嘴巴周圍總是一圈癬。顏麗雪看了捨不得,遂研發出中藥膏給孩子擦臉。

孩子的阿嬤還偷偷告訴顏麗雪,「藥膏都會自己藏起來哩!」

有藥膏擦的孩子,臉上再也沒長過癬,一轉眼已經三十幾歲。古老藥方調製的藥膏,仍舊散發宜人香氣。

德興堂外正曬著花枝與自家種植的左手香

二度來訪送書之前,我滿心愧疚;再見故人,由衷歡喜;離去前瞥見德興堂門口正曬著雪白如貝的花枝與自家種的左手香。

我拈起一葉,覺得已經許久許久不曾聞過如此清芳氣味。

顏麗雪説,我還煩惱你們這麼久寫一本書,是欲按怎生活?

回程車上盡是藥香,離開崎漏,我終究得回到都市努力討生活。但是很幸運,認識這些人,走進這些街巷,聞過這些藥香,讓我的生活不只是求生存,還有了更多值得回憶的故事。


延伸閱讀:《百年藥櫃九帖湯》:採訪百年中藥行,我看見台灣鄉鎮的地方歷史

延伸閱讀:《百年藥櫃九帖湯》採訪花絮:宜蘭《廣生藥房》不小心就買爆

延伸閱讀:寫在《深愛食堂》之後:我的餐桌,多了兩杯咖啡

相關閱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