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遞】「欸,我去隔壁看個展」:你我錯過的文星時代

by 陳默安

幾個月前,公司隔壁的50嵐和小咖啡店同時不再續租。經過時從半掩鐵門偷看,兩間打通了,工人進出施工裝潢。揣測難道是要開餐廳?賣火鍋?八月底終於揭曉,竟成為策展文化空間,看板亮相:「你我錯過的文星時代」。

在文星書店舊址舉辦文星特展,別具意義。辦公室落腳此處,慢慢了解城中後有個模糊印象,以前的文星書店就在隔壁,出版過《文星》雜誌及《文星叢刊》。白先勇第一本小說,就是文星書店出版的。某天辦公累了,遂下樓走兩步到隔壁去看展。

文星時間軸重要節點,牆面佈置一目了然,最驚喜是陳列架上的書都可隨意翻閱。流行就是一種迴圈,有些文集封面一點也不過時,色調、排版和字體有種樸拙的可愛,以及隱約透露的日本東洋氣息。不過這些封面幸運多了,不必被一一陳列上社群軟體,憂慮能獲得多少愛心或分享數。

架上有一本《林絲緞攝影集》特別顯眼。全本都是同一位女性模特兒,由不同攝影師留下紀錄。女性幾乎都採全裸之姿,相片卻毫無情色古舊之感,十分前衛。循線再翻讀林絲緞所著《我的模特兒生涯》,泛黃褪色封面包裹的內容,若是放在當代數位媒體也毫無違和。而出版這位「自由中國唯一的模特兒」攝影集與個人傳記,也成了文星書店的大事紀。

前衛的不只如此。文星書店還是戰後第一家整合了實體書店、出版社、雜誌、藝廊之文化產業,很類似於今日盛行的複合式空間。書是一間書店的骨架肌理,撐起姿態輪廓。書架陳列殷海光、李敖、林海音、許常惠、何肇衢等重磅文化人著作,此外還有英譯版《三國演義》,甚至編譯國外醫學論文集結成《今日醫藥》。內容談的是心臟病、防癌、荷爾蒙等醫學新知,還有一篇〈緊張或壓力是疾病的共同原因嗎〉。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如今讀這本 1959 年出刊的雜誌,發現人的求索與困境,竟與 65 年前並無二致。

碰巧聽到有位老太太與策展人員閒聊,說年輕時在文星發行人葉明勳先生家幫傭。策展人員見怪不怪。據說開展不到一週,來此參觀者臥虎藏龍,有人家裡蒐集了李敖(曾任主編,對於文星出版方向有深刻影響)全套文集,有人曾向文星重要關係人習畫、甚至上週才剛見面吃飯。(不禁猜想,來訪者肯定有人向詩人周夢蝶買過書,畢竟過去他的舊書攤就在隔兩條街上)

恍然大悟,歷史是這樣。一個人,常常不會想起一些事。相隔數十年,文星書店嶄新再現,撬動記憶的土,年少故事便翻湧出來。真要感謝屋主對於老屋保有一份特殊情感,催生這次展覽,讓四面八方的回憶得以匯聚。我看過各式各樣的展覽,第一次深刻感覺這是一個由許多人共同連結因而完成的展。晃悠一圈,沒特別留戀,反正日後再走兩步就能來翻翻書,順便臥底觀察來訪者。回辦公室後跟同事說我剛去隔壁看展。能說這句話,也十足奢侈了。

本文刊載於〈城市學〉專欄,出處:《文化快遞》10月號 no.269 期


延伸閱讀:【文化快遞】再會吧!北投,再會!

相關閱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