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劇場帶入社區,把民眾帶入劇場。為民眾打開戲劇的大門,讓他們不只是台下的觀眾,也是台上的演出者。」這是劉仲倫 1998 年成立大開劇團的初衷,也形塑了劇團的獨特路徑。
創團初始,大開劇團的舞台不在表演廳或劇場,而是實地走入社區,與居民共同生活,感受他們所在的環境,大量傾聽故事作為創作養分。曾經大開參加「泰安鐵道文化節」就直接在鐵道旁演出《暗戀泰安》,團長鄭芮蕎回憶,開演時忘記扁擔道具,還直接向居民借!
當生活場域成為舞台,讓一輩子都不可能走進劇場的阿公阿嬤都能聚在一起看戲,表演藝術真正融入了生活,社區劇場帶來了更真實的感動。
走入災區、偏鄉 讓更多人以不同形式接觸藝術
1999 年九二一大地震重創台灣,需要重建的不僅是建築,還有人心。大開劇團創團團長劉仲倫編導《快樂城》(改編自王爾德《快樂王子》)於各地災區巡演,希望以戲劇撫慰心靈。直至今日,穿梭災區間巡演的畫面歷歷在目:孩子一邊看戲邊開懷大笑,身後卻是怵目驚心的斷垣殘壁。在政府啟動心靈重建計畫的推動下,大開更深入走進社區開設戲劇工作坊,陪伴居民挖掘在地故事。
2001 年藝術總監張丹瑋加入後,引入更多師資與想法,連帶創作出大開第一部大型歌舞售票作品《酒店母老虎》,正式往專業劇團發展。另一方面,仍持續與地方密切交流。隨著社區營造日益受到重視,大開常受邀到各鄉鎮鄰里開課,團長鄭芮蕎以近期到雲林蒜鄉麻園社區陪伴銀髮族的經驗為例,就算會忘詞,「但戲劇讓大家聚在一起,讓年長者有動力走出家門,也從創作中獲得開心與意義感。」
九二一至各鄉鎮巡演的感動與收穫,加上本年度臺中傑出演藝團隊計畫的協助,大開將展開偏鄉國小巡演計畫,「意義不在於他們未來是否會買票來看戲,更重要的是他們這輩子至少有機會看到戲劇演出,而且看得很開心。」
創造臺灣的童話故事:《好久茶的秘密》
談起童話故事,很多孩子第一個會想到格林童話或安徒生,「希望創造臺灣的童話故事」便成為大開的使命之一。大開運用說故事劇場的手法,製作了一系列兒童歌舞劇《好久茶的秘密》:一個不會說故事的小孩阿吉,受到了詛咒,必須說一百個故事才能夠解除魔咒。
在善立文教慈愛基金會的長期支持及主辦下,大開已於臺中市執行兒童劇場校園巡演計畫 25 年。《好久茶的秘密》系列皆取材於在地故事,包括城隍爺、七爺八爺、日月潭傳說等等,並用深入淺出的故事帶出各種議題,全新打造出一系列新奇有趣、冒險刺激的魔幻歌舞劇,不但孩子喜歡,也圈粉許多爸媽。
大開的粉專上,經常可見網友留言:「大開劇團是我的青春!」、「上次看大開的劇是國小的事情,再次觀賞好感動!」,甚至有當年被《好久茶的秘密》感動不已的孩子,長大後成為大開團員正式參與戲劇演出,一圓兒時夢。
除了演出,大開還針對戲劇主題設計戲劇課與課堂學習單,讓老師帶著孩子延伸思考;善立文教慈愛基金會還舉辦繪畫與作文徵選,鼓勵學童看完戲之後發揮創意,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運用多元活動設計延續戲劇的影響力。
完整規劃培育素人成為專業劇場人
大開的成立,還蘊含創團團長劉仲倫另一個願景:培養出專屬於中部人的劇團。創團之初,團員幾乎都是素人,藝術總監張丹瑋加入後,開始規劃長期人才培育計畫,兩年一次徵選團員,要經過為期四年的訓練計畫,從臺北邀請各領域專家業師授課,包含編導、舞臺、服裝、燈光設計等課程,受訓結束還要到劇團各部門實習共 60 小時,了解運作機制。經過種種關卡,才能將一位素人訓練為專業劇場人。
扎實且系統性的培育,務實地強化團員的生存技能,就有團員既是演員又能負責舞臺或服裝設計,擁有將劇場當成人生志業的底氣。另一方面,也為臺中留住許多人才,開枝散葉成更多不同領域的表演藝術人才,帶來更多活水與創意。
延伸閱讀:刺點創作工坊:只要有一個畫面、一句臺詞被記住,就功德圓滿
原文出處:2024 臺中市表演藝術品牌團隊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