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因為我們本就活在兩個世界

by 陳默安

成為自營者一年半,時常聽到人說:「業績治百病」。

這句話應當是要激勵提升業績,而潛台詞恐怕是「追尋業績難免百病叢生」。

失眠已是標配不必多言,主流價值是你必須更努力跟上趨勢才不會被甩掉,它驅策著我不敢在晚飯後多看一集韓劇。寧可關在房間裡呆坐電腦前一個字都寫不出來,也不敢躺沙發耍廢。

我沒有變得比較快樂。甚至越來越不快樂。拚命提起步伐追趕成功與更多金錢,一邊不斷回望被割捨的被錯待的人事物;一邊安慰自己:若擁有了更多,也許將能補償珍重的人。

然而真是如此嗎?奮力追逐的,真的能讓生活更好更快樂嗎?我感到空前困惑、茫然、分裂。此時此刻,謙卑拜讀了《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並且展開漫長的反省與檢視。


往昔幾乎不太會被有點雞湯的書名吸引,不過,《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亞當斯密讓史丹佛經濟學家開啟的思辨之旅,重新認識「我是誰」,以及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書名真是爆幹長)這本書是史丹佛大學經濟學者路斯.羅伯茲決心以兩百年前大師思想作為論證核心展開思辨。

這裡說的大師就是《國富論》作者亞當 · 斯密。實在好奇這位奠定現代資本主義基礎的經濟學之父,如何看待「人的意義與價值」這有點哲學意味(甚至與促進經濟無關?)的議題。

身為純正文組仔,從來沒想過去了解經濟學。直到讀了《橡皮擦計畫: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一段改變世界的情誼》,被行為經濟學的見解深刻撼動:

人們在做決定時,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他們考量的,是追求遺憾(後悔)最小化。

《橡皮擦計畫》

讀了《橡皮擦計畫》,才意識到行為經濟學最忠實反映人的心理。現階段的我,並不想要療癒或拍拍,而是需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宛如麥芽糖般濃稠、無以逃脫的困境。而這應該也是當代人的普遍處境。

想做個「可愛」的人,難嗎?

活著如何能真的快樂?亞當斯密開門見山:當個「可愛」的人。也就是「成為值得被愛的人」我們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是正直誠實且擁有良好節操,誠實的方式贏得別人敬重讚賞關注並獲得美名。

Man naturally desires,not only to beloved,but to be lovely
(人類不僅天生渴望受人喜愛,也渴望自己是可愛的)

成為可愛的人好像不難?實際上難爆了。就拿一件事來說,你能用別人期待的方式來對待他嗎?

坦白說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例如家人想好好聊個天,但我想著還有待辦事項就隨意敷衍過去了。

這不是他要的,而我卻認為「我都做了你還要怎麼樣?」。那為什麼我不直接拒絕而選擇敷衍?因為我希望自己是可愛的女兒,偏偏做不到用他期待的方式去呼應。

做不到也許並不是最嚴重的。這其中最該提防的,是自我欺騙的心態,也就是誤以為不可愛的自己非常可愛。如同敷衍家人根本欠揍不已,我卻為了還肯放下手邊工作應答兩句而自我感覺良好。(延伸閱讀:《最討厭的哥哥死了》:一個人能活得不討厭,是運氣吧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要變有錢?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要變有錢?斯密認為,這股慾望源自於金錢名利和權勢是受人喜愛的途徑,也是變得舉足輕重且受人矚目的途徑。簡而言之,有錢,就容易變得可愛。

對我來說,有錢,許多事情都會變得圓滿。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拚命忍耐更多更多,都是為了往後的圓滿。然而,經濟學的意義在於讓人認知,當你選擇了某件事,意味著放棄另一件事。例如健康、時間,與家人的相處,以及一份好心情。

即使沒有明說,但那些失去每天都在發生,也因此讓那追求財富的路途不全然是勇往直前的,如同書中所說:

我們內心深處的另一個東西會讓我們懷疑為了得到更多財富而付出某些代價是否值得。

不值得。如今的我會這樣說。原本你以為某些失去的可以彌補,實際上不能。甚至丟失得比想像中還要多。

查理蒙格說,他想透過發財致富來獲得獨立。這可能更貼近我的想法。最近慢慢覺得,任何會綑綁心智的方式,即使真的成功致富了,人的靈魂也無力獨立。

愛你身邊的人,與全世界交易

最後,是該來揭曉何以亞當斯密為何會寫出《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看似天差地遠的兩本書。

作者認為,前者是一般人在非面對面交易、充滿陌生人的世界會有什麼樣的表現;而後者則是一本有關我們個人空間的書,關於我們如何與身邊周遭的人互動。

答案昭然若揭:

他是為了了解人類行為而寫這些書,而這兩本書的重點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他寫的是生活中兩個非常不同的領域。我們會同時處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問題是,我們其實從頭到尾都沒有做好因應這些落差的準備。

很難形容讀到此處當下的感受。我一直捕捉不到壓在心上如影隨形痛苦的輪廓。不得不為之社交圈侵門踏戶,有人耳提面命,真心付出必有收穫。可是我並不慷慨,我不明白為何要付出真心。

在商其實無法只言商。真心成為貨幣,犧牲變形為籌碼。但最最悲哀的,這實際是咎由自取。我選擇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去說服那是一種愛家庭愛週遭人的方式。

當那些人執意無視其中落差,大方打開甚或入侵他人個人空間,就形成偽善。也許有人能從中得到快樂,而我不能。千千萬萬不能。

那股搗爛心肝的重擊,無非是對於世界的錯誤期待。我還找不到面對那兩個截然不同世界合宜的方式。

(圖片來源:Pixabay)

這些事有解嗎?

亞當斯密這樣說:

愛你身邊的人,與全世界交易

愛是愛,交易是交易。你不能勉強去愛僅與自己交易的人,也不應當把時間都用來交易而忘記愛身邊的人。

記得之前朋友間會使用「小日子」這詞,意思是跟伴侶或家人過著與世無爭無欲無求無野心無企圖的生活。當時說來也許有那麼點貶意,但回過頭來,賺錢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跟心愛的人過這樣的小日子嗎?再退一步說,這樣的小日子其實並不需要許多錢。

現在的我,有任何改變嗎?

其實讀完這本書將近半年了,一直想寫些什麼,這篇文章居然拖拉了許久才完成。

書寫過程我自問有任何改變嗎?有使用別人期待的方式去對待他嗎?有減少為了追求更多財富而放棄更多東西嗎?

坦白說我並沒有因為讀完書就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可愛的人。我甚至還離「可愛」非常遠。很多時候我還是會讓身邊的人失望,用自己都討厭的方式說話。

我沒有相當大的長進。可是斯密讓我明白一件事:愛身邊的人,與全世界交易並不衝突。這兩個世界間有巨大落差,本來就不應該用同一套價值觀去因應。

如今還在往返這兩個世界間盡力保護某些珍貴且不想失去的質地。寫下這篇紀錄,願數個月,或數年後再看,那道鴻溝已不再使我痛苦;相反地,也許我能自那深黑溝渠中捧出一攢珠玉。


延伸閱讀:比命運殘酷,比現實溫柔:山本文緒小說《自轉公轉》

延伸閱讀:寫在《深愛食堂》之後:我的餐桌,多了兩杯咖啡

相關閱讀

留個言吧!